公司簡介
深圳中科捷飛科技有限公司
中科捷飛是由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浙江捷飛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創建,致力于成為國內石油石化行業多功能智能作業機器人領域的開拓者之一。
專業積累
15
年
客戶選擇
200
家
合作客戶
1000 +
產品中心
為提升油田的智能化水平,有效整合資源,發揮最高效益,中科捷飛將油田生產過程智能化
計量(閥組)間輪式作業機器人
為提升油田的智能化水平,有效整合資源,發揮最高效益,中科捷飛將油田生產過程智能化, 實現量油、摻水、巡檢等從傳統人工作 業,提升到自動化、智能化控制。結合油田實際工況,發明了油田— 計量( 閥組) 間輪式作業機器人, 模擬人工日常作業, 提高生產作業效 率、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效提高油田智能水平。該輪式作業機器人不僅耐高溫、耐腐蝕、禁火花,能夠適應防爆區域,設備整機取得近20項防爆認證還具有自動作業、圖像和聲音識別分析、氣體檢測、定時巡檢、遠程控 制、數據存儲、自動報警等功能, 可用于石化企業、煉化廠、化工 廠, 輸氣站等場所。機器人上崗, 節省了人力提高了安全系數, 實現了計量(閥組)間“無人值守”。
查看詳細
智能感知
自主學習
分析決策
動態預測
智能控制
機械作業
四驅底盤
計量(閥組)間導軌式作業機器人
為提升油田的智能化水平,有效整合資源,發揮最高效益,中科捷飛將油田生產過程智能化, 實現量油、摻水、巡檢等從傳統人工作 業,提升到自動化、智能化控制。結合油田實際工況,發明了油田— 計量( 閥組) 間導軌式作業機器人, 模擬人工日常作業, 提高生產作業效 率、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效提高油田智能水平。該導軌式作業機器人不僅耐高溫、耐腐蝕、禁火花,能夠適應防爆區域,設備整機取得近20項防爆認證,還具有自動作業、圖像和聲音識別分析、氣體檢測、定時巡檢、遠程控 制、數據存儲、自動報警等功能, 可用于石化企業、煉化廠、化工 廠, 輸氣站等場所。機器人上崗, 節省了人力、提高了安全系數, 實現了計量(閥組)間“無人值守”。
查看詳細
智能控制
高精度作業
無人值守
防爆認證
精準定位
安全防護
需求自定義
安全環保
注水高壓泵房智能巡檢機器人
為提升油田的智能化水平,有效整合資源,發揮最高效益,中科捷飛將油田生產過程智能化, 實現從傳統人工作 業,提升到自動化、智能化控制。結合油田實際工況,發明了油田— 注水高壓泵房智能巡檢機器人, 模擬人工日常作業, 提高生產作業效 率、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效提高油田智能水平。該智能巡檢機器人不僅耐高溫、耐腐蝕、禁火花,還具有自動作業、圖像和振動噪音檢測分析、氣體檢測、定時巡檢、遠程控 制、數據存儲、自動報警等功能, 可用于石化企業、煉化廠、化工 廠, 輸氣站等場所。機器人上崗, 節省了人力、提高了安全系數, 實現了注水高壓泵房“無人值守”。
查看詳細
智能感知
分析決策
智能控制
四驅底盤
自主學習
動態預測
機械作業
智能防爆巡檢機器人
為提升油田的智能化水平,有效整合資源,發揮最高效益,中科捷飛將油田生產過程智能化,實現從傳統人工作 業,提升到自動化、智能化控制。結合油田實際工況,發明了油田— 智能防爆巡檢機器人,模擬人工日常作業,提高生產作業效 率、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效提高油田智能水平。該防爆巡檢機器人不僅耐高溫、耐腐蝕、禁火花,能適應防爆區域,還具有自動作業、圖像和振動噪音檢測分析、氣體檢測、定時巡檢、遠程控 制、數據存儲、自動報警等功能, 可用于石化企業、煉化廠、化工 廠, 輸氣站等場所。機器人上崗, 節省了人力、提高了安全系數, 實現了聯合站、轉油站室內“無人值守”。
查看詳細
智能感知
分析決策
智能控制
自主導航
自主學習
動態預測
自動充電
智能巡檢機器人
為提升油田的智能化水平,有效整合資源,發揮最高效益,中科捷飛將油田生產過程智能化, 實現從傳統人工作 業,提升到自動化、智能化控制。結合油田實際工況,發明了油田— 智能巡檢機器人, 模擬人工日常作業, 提高生產作業效 率、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效提高油田智能水平。該巡檢機器人不僅耐高溫、耐腐蝕、禁火花,還具有自動作業、圖像和振動噪音檢測分析、氣體檢測、定時巡檢、遠程控 制、數據存儲、自動報警等功能,可用于石化企業、煉化廠、化工 廠, 輸氣站等場所。機器人上崗,節省了人力、提高了安全系數, 實現了注水站室內“無人值守”。
查看詳細
智能感知
分析決策
智能控制
自主導航
自主學習
動態預測
自動充電
智能聲波振動檢測模塊
以狀態為依據的維護,在各種設備運行時,對它的主要部位(泵機,電機等)或需要部位(路面, 飛機跑道,桿,軸等)進行定期(或連續)的狀態的監測,運用人工智能及大數據分析對設備運行時產生的噪聲和振動進行實時分析,精確監測設備的運行狀態, 并根據歷史數據預測設備未來的狀態。該模塊可通過無線通訊實時向客戶發送設備的運行狀態,報告有無異常放生,并預測設備的剩余使用壽命。幫助客戶更好的預測性維護。
查看詳細
新聞中心
洞悉行業發展,分享前沿資訊
HOT
25
2023.08
我國高端海洋油氣勘探技術最新進展
7月27日,中國海油發布消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海底地震勘探采集裝備“海脈”在渤海海域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我國在高端海洋油氣勘探技術上邁出關鍵一步,對加大海洋油氣勘探力度、進一步健全自主可控的海洋油氣勘探裝備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海底地震勘探是近年來快速興起的海洋油氣勘探技術,該技術可大幅提升油氣勘探開發精度。作為采集海底油藏信息的關鍵性技術裝備,我國的海底地震勘探節點采集裝備長期依賴進口,超過300米水深的裝備技術更是受到嚴格限制,嚴重制約了我國海洋油氣勘探開發進程。“海脈”是我國自主研發制造的節點模式地震勘探采集裝備,它攻克了高靈敏度檢波器和超低噪音采集電路等技術,大幅提升對微弱信號的檢測能力,具有超強的靈敏度,能夠捕捉到萬米地層相當于蚊子聲1/150大小的地震波信號,并據此描繪高清油氣藏數據信息。據中國海油技術專家阮福明介紹,“海脈”集合了陸地勘探檢波器和海洋水聽器綜合技術優勢,具有體積小、布放靈活、適應水深范圍寬、超低頻性能高等特點,采集能力是常規拖纜模式4倍,2赫茲超低頻感知能力達到全球同類產品最高水平,如同“千里眼”一樣可以看清埋藏幾千米深的油氣儲層。此次在渤海投用的“海脈”型號為High Qulity Nodel 500,設計水深500米。在作業過程中,作業人員將成千上萬個“海脈”節點按照設計要求,通過專業收放裝備有規律地布放在海床指定位置,形成一個覆蓋在海床上的巨大信息采集網。每個節點就像壓在海底油藏“穴位”上的“聽診器”一樣,接收來自海底地層反射的地震波信號,并以數據的形式存儲記錄下來,作業完成后將其收回,下載分析采集到的數據信息,進而處理成地震剖面,實現對地層的精準“號脈”。“海脈”不僅可以對常規勘探裝備難以實施的勘探盲區進行精細探測,而且能夠在海上平臺密集區或建有固定海洋設施的海域大量靈活部署。中海油服物探事業部總經理周濱介紹說,“它的成功應用有助于更加清晰準確地獲取更深地層和復雜地質構造下的油氣藏信息,將為我國海洋油氣精準勘探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據了解,作為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的關鍵核心裝備,“海脈”能夠滿足我國主要海域的海底地震勘探需求,將進一步提升海洋油氣藏勘探精度和成熟油田海底油藏的動態監測水平。
HOT
02
2023.08
中石油四大油氣田最新產量
近期,中國石油各大油氣田陸續公布上半年油氣產量。長慶油田2023上半年長慶油田完成油氣當量3399.6萬噸,同比增長3.2%,完成年計劃的51.85%。其中原油產量1286.2萬噸,同比增加6.77萬噸,天然氣產量265.2億立方米,同比增加12.41億立方米,油氣產量實現雙“硬過半”,清潔電力累計發電7550萬度。大慶油田2023上半年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1509.13萬噸,超計劃運行,實現“時間過半、產量過半”;生產天然氣29.69億立方米,超計劃0.19億立方米。塔里木油田2023年上半年塔里木油田生產石油液體410.2萬噸、天然氣170.5億立方米,油氣產量當量達到1769萬噸,同比增加51萬噸,實現石油液體、天然氣、油氣當量“三個硬過半”,再創歷史新高。西南油氣田2023上半年,西南油氣田公司累計生產天然氣206.1億方,同比增加22.5億方,增幅12.3%,完成股份公司全年考核指標410億方的50.3%,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其中生產頁巖氣64.97億方,同比增加9.32億方,增幅16.75%,創歷史新高。
HOT
12
2023.07
中海油億噸級大油田全面投產
7月12日,從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油”)獲悉,渤海億噸級油田群——墾利6-1油田群實現全面投產,標志著我國成功掌握了非整裝大型油田開發技術體系,對進一步提升國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墾利6-1油田位于渤海南部海域,石油探明地質儲量超過1億噸,是我國渤海萊北低凸起淺層勘探發現的首個億噸級巖性大型油田。油田群的開發主要包括4-1、5-1、5-2、6-1和10-1北等5個區塊,由9座無人井口平臺和1座中心處理平臺組成,是中國海上迄今為止智能井口平臺最多的開發項目。墾利6-1油田群屬于淺水三角洲沉積,平面像樹杈一樣分布,儲量雖大但油層薄、分布廣、豐度低,用傳統方式開發經濟性不高。“我們依托周邊油田,采用智能無人平臺的方式進行開發,節省投資成本約20%,從設計到見產僅用了兩年時間,創造了渤海油田億噸級油田開發紀錄。”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渤南作業公司副總經理冉從俊介紹說,截至目前,墾利6-1油田群日產原油突破8000噸,預計高峰時期每年可貢獻原油超200萬噸。墾利6-1油田群井口平臺采用智能化、無人化設計,177口井全部在無人平臺使用遠程控制,開發模式實現從人工為主、數據為輔的經驗模式向數字化驅動、智能化協同的大數據輔助決策模式轉變。通過綜合自動化監控預警系統讓無人平臺的所有設備實現遠程監控,還能對采集的生產數據同步進行智能化分析、狀態動態評估,對于異常運行參數做到及時的預警干預,確保了無人平臺的安全可靠運行,真正實現對無人平臺“看得見、管得好”。同時,墾利6-1油田群的開發在設計之初就積極落實“雙碳”戰略,與渤中-墾利油田群岸電應用工程同期設計、同期建造、同期投產,是我國海洋石油工業上首個在設計之初就引入岸電的油田。在能源管理上,油田群成立了節電工作小組,定期對各設備的用電進行統計、分析,并及時調整到最安全、最經濟的運行模式。相比自發電,平均每年減少天然氣消耗8000萬立方米,節能近12萬噸標準煤。中國海油天津分公司副總經理孫鵬霄表示,墾利6-1油田群是我國海上億噸級油田開發中首次大規模采用智能聯動集成應用,它的成功開發標志著中國海油掌握了非整裝大型油田的開發技術體系,為推動同類型億噸級油田的經濟高效開發奠定了基礎。
HOT
30
2023.05
中石油五千億級油氣重大突破
中石油長慶油田首口鋁土巖水平井日前測試日產天然氣353.4萬立方米,創造了國內新紀錄,這也標志著我國鋁土巖氣藏取得重大突破。 鋁土巖氣藏是鄂爾多斯盆地新發現的一種非常少見的非常規氣藏,近來在該巖層部分探井已產出高產工業氣流,展現出良好的儲量前景。 鋁土巖是一種富含鋁質礦物、以化學沉積為主,兼具機械沉積特征的巖石類型,巖石中Al2O3∶SiO2>1,主要礦物成分為三水鋁石、一水軟鋁石和一水硬鋁石。原巖經風化淋濾形成含鋁膠體和高鉀黏土,二次近距離搬運,形成特征性的鮞狀、豆狀、塊狀結構,主要是由鋁硅酸鹽類礦物受強烈化學風化、半風化帶出溶解的氧化鋁直接沉積或經陸解作用形成。我國鋁土巖主要包括喀斯特型和紅土型兩種,其中華北喀斯特型(沉積型)鋁土巖,為碎屑沉積+離子結晶成因,主要鋁質礦物為一水硬鋁石,形成于堿性還原的“潛水型”環境中,受巖溶喀斯特微地形控制,含鋁巖系縱向上層序變化復雜。 鄂爾多斯盆地前期勘探認為,在石炭系本溪組一二疊系太原組內發育鋁土質泥巖,與暗色泥巖、碳質泥巖共同構成泥質巖系,是下部前石炭紀風化殼氣藏的非滲透性蓋層。隨著勘探程度的加大,發現一些探井在本溪、太原組鋁土質泥巖有氣測異常顯示,專家和學者逐漸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2015年,劉文輝通過儲層測井識別與評價,提出了“鄂爾多斯盆地本溪組鋁土質泥巖(未區分巖性,儲層為鋁土質泥巖)可以作為潛在儲層”的地質認識;2017—2020年,部分探井在盆地東部本溪組和隴東太原組的鋁土巖段試氣均獲得低產氣流;2021年,長慶油田深化隴東地區太原組鋁土巖系成藏地質認識,評價太原組鋁土巖(巖性細分,儲層為鋁土巖)氣藏勘探潛力,部署實施的L47井試氣獲無阻流量67.38萬方/天高產氣流,初步落實鋁土巖氣勘探面積7000平方公里,天然氣資源量超5000億方,實現了該盆地古生界鋁土巖氣勘探的重大突破。 5月8日,長慶油田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李戰明到隴東首口鋁土巖水平井現場調研,聽取鋁土巖勘探評價工作匯報,看望慰問一線干部員工,慶陽市市長周繼軍參加調研。 在隴東首口鋁土巖水平井作業現場,李戰明看望慰問參建單位、天然氣評價項目部干部員工并送上慰問品。隨后,與周繼軍一同聽取了隴東鋁土巖勘探評價情況匯報,詳細了解了隴東鋁土巖氣藏勘探開發現狀、基本地質特征、首口鋁土巖水平井鉆探及壓裂改造等情況,仔細詢問了鋁土巖的分布及規模等。 周繼軍表示,50多年來,長慶人以不怕犧牲的報國情懷、永不言敗的創業斗志,大力發揚“攻堅啃硬、拼搏進取”的“磨刀石”精神,創造了令人矚目的偉大業績,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油氣田,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慶陽市委、市政府將始終堅持“支持長慶油田就是支持慶陽發展”的理念,持續深入開展“和諧典范油區”創建,和長慶油田一道把打造世界一流大油氣田的美好愿景變成生動現實。 李戰明指出,慶陽是長慶油田的發祥地,油氣資源豐富,氣化慶陽,造福老區,是幾代長慶石油人的夙愿,也是企地共同的使命任務。首口鋁土巖水平井喜獲無阻流量353.4萬立方米高產氣流,創造了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勘探開發50多年來的新紀錄,是長慶油田向新領域進軍的一次重大勝利,對于加快隴東地區天然氣增儲上產,支撐慶陽千萬噸級油氣生產基地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他強調,長慶油田將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與慶陽市各級黨委政府攜手奮進,推動企地融合發展,加快隴東油氣上產步伐,為建設幸福美好新慶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合作客戶
你信任的品牌 1000+大型客戶共同的選擇